索 引 號 | 014289132/2006-00002 | ||
發布機構 | 縣政府辦公室 | 發文日期 | 2006-01-11 |
標 題 | 關于印發《灌云縣2006年造林綠化工作意見》的通知 | ||
文 號 | 灌政發〔2006〕5號號 | 主 題 詞 | 國土資源、能源/土地,農業、林業、水利/林業 |
內容概述 | 《意見》實施目的是全力推進綠色生態灌云建設,確保全縣造林綠化工作再上新臺階,對2006年全縣造林綠化工作目標任務、重點工程、主要苗木、獎懲措施等作為明確規定,并制定了2006年全縣農田林網綠化、河堤馬道退耕還林、道路綠化等任務表。 | ||
時 效 | 已失效 |
信息來源:灌云 時間:2007-02-01 20:07[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 打印 ] [ 關閉 ] [ 收藏 ]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各委、辦、局,縣各直屬單位:
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實施林業生態工程,全力推進綠色生態灌云建設,確保全縣造林綠化工作再上新臺階,現將《灌云縣2006年造林綠化工作意見》印發給你們,希認真貫徹落實。
二○○六年一月十一日
灌云縣2006年造林綠化工作意見
為加快我縣國土綠化進程,提高林業社會、生態、經濟效益,加速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林業產業化,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現對2006年全縣造林綠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和江蘇省委、省政府建設“綠色江蘇”的精神,結合《現代灌云林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沿海防護林體系二期工程總體規劃的要求,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突出生態建設和產業化兩大主題,以更高的目標、更科學的規劃、更扎實的舉措,加快林業綜合開發,加強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努力推進全縣生態林業建設進程。
二、目標任務
全縣成片造林3.4萬畝,其中:河堤馬道退耕還林0.91萬畝,楊樹產業基地林0.26萬畝,村莊小片林1.63萬畝,經濟林0.43萬畝;建設綠色通道194公里,面積0.17萬畝;新建和完善高標準農田林網20萬畝,其中新建12萬畝,更新和完善8萬畝;四旁植樹350萬株;新育苗面積0.15萬畝。
三、重點工程
1、農田林網標準化建設工程。結合冬春水利連片治理和高鹽區土地復墾,集新植、補植、完善于一體,加大農田林網標準化建設實施力度,以東部復墾區為主新建防護林網5萬畝,圍繞水利建設工程更新和完善林網8萬畝。
2、大中小型河堤馬道退耕還林工程。結合冬春水利建設,以全縣新開挖和疏浚的46條總長度230公里的大中溝河堤馬道為造林重點,全面實施退耕還林,加快完成新沂河、善后河、五圖河、海堤等大型河堤馬道退耕還林工程,確保綠化率80%以上,為國家沿海防護林二期工程的全面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3、道路綠化工程。重點圍繞鄉村道路建設以及新竣工的寧東、南新、伊利3條縣鄉公路改造工程,各有關鄉鎮作為責任主體,確保建成一條,綠化一條。
4、城鄉綠化一體化工程。圍繞城市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城鄉綠化工程,對縣城和大伊山風景區、全縣20個鄉鎮所在地及各個村莊,精心組織開展一次大規模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改善村居環境,美化家園。
5、丘陵崗地植被恢復工程。圍繞善后河、西護嶺河堤及沿線林網營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涉及板浦、穆圩、龍苴、陡溝、南崗等鄉鎮,實現退耕還林面積3000畝。
6、經濟果林振興工程。以中華梨棗為主體品種,新植優質果林4000畝,實現農業大縣果品生產的倍增,不斷提高我縣果品生產產業化層次,促進農民增收。
7、林業種苗建設工程。不斷更新品種,發展種苗基地,培育城區和小城鎮綠化種苗。選育推廣鄉土樹種,提高科學育苗和生產水平,促進苗木生產快速高效發展。新擴耐鹽堿苗圃400畝,為沿海防護林二期工程儲備充足的耐鹽堿苗木。
四、保障措施
1、深入宣傳發動,提高綠化意識。利用各種宣傳工具,采取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大對《森林法》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宣傳,宣傳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特別是二期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不斷提高公民義務植樹的意識,充分調動社會各界重視林業、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營造全社會辦林業的濃烈氛圍。
2、深化機制改革,增強發展活力。加快推進和完善林業產權制度改革,調動社會各方面造林積極性,促進林業更快更好發展。各鄉鎮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放手,對荒山、荒地、荒坡、溝渠、路堤等宜林地塊,全部以承包、拍賣、股份合作、買斷等有效形式發展私有林,推廣公司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經營模式。對權屬明確的林木、林地由縣林業部門核發林權證,林木、林地使用權可繼承、抵押、擔保、入股和作為合資合作的出資或條件。鼓勵各種社會主體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發展林業,凡是有能力的農民、城鎮居民、科技人員、私營業主、外國投資者、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的干部職工,都可以單獨或合伙參與林業開發和建設。
3、抓好重點示范,增加資源總量。圍繞2006年林業生產目標任務,著力打造一批重點亮點工程。一是西護嶺河丘陵崗地300畝植被恢復示范工程;二是新沂河堤圖河至沂北段6000畝沿海防護林示范工程(秋季造林);三是東王集青年河沿線5000畝農田林網標準化建設工程;四是白蜆果園500畝中華梨棗生產示范工程;五是東辛農場2000畝楊樹原料連片基地林建設工程;六是海軍農場復墾區5000畝林網工程;七是東辛農場400畝優質豐冠梨工程;八是燕尾港200畝耐鹽堿苗木繁育工程,示范推廣面積2000畝。
4、提倡科學造林,提高造林質量。繼續推廣科學栽植法和造林實用技術,增加造林科技含量。林業技術指導部門及鄉鎮管理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入到造林第一線,加強現場指導與服務。要嚴把苗木質量關,堅決杜絕劣苗、病苗。要積極推廣生長快、材質好、適應性強的35楊、72楊及其它優質經濟林品種,大力推廣泡桐、速生柳、苦楝、刺槐、榆樹、檉柳、白蠟等鄉土樹種,提倡營造混交林。同時加強撫育管理及病蟲害測報防治工作,嚴厲打擊破壞林業資源、毀壞林苗的違法犯罪行為,確保栽植存活率在95%以上,保證全縣林業生產的健康發展。
5、加強組織領導,搞好協調配合。各鄉鎮要把造林綠化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專門工作班子,鄉鎮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靠前抓,村支部書記全力抓,形成縣、鄉、村三級組織網絡,共同抓好造林綠化工作。各鄉鎮鄉鎮長、分管副書記或副鄉鎮長和林業站主要負責人都要抓一個規模大、標準高的綠化示范工程??h林業主管部門要做好全縣造林綠化的規劃、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工作,建設部門要做好縣城道路、住宅小區和大伊山的造林綠化,水利部門要做好縣管河堤馬道的造林綠化,交通部門要做好國道、省道和主要縣鄉道路兩側的造林綠化,農業開發部門要做好項目區高標準農田林網建設,教育部門要加強對青少年造林綠化、愛護樹木意識的教育,宣傳部門要加強對造林綠化重要意義的宣傳報道,報道先進典型、先進經驗和好的做法,在全縣營造濃烈的造林綠化輿論氛圍??h政府將組織督查組,分片包鄉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檢查,并將督查結果及時通報全縣。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把林業生產納入目標管理,全面考核,對前4名的鄉鎮給予表彰獎勵,對沒有完成目標任務的鄉鎮,取消年底評優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