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14289132/2011-00003 | ||
發布機構 | 縣政府辦公室 | 發文日期 | 2011-02-14 |
標 題 | 關于印發《灌云縣2011年綠化造林工作意見》的通知 | ||
文 號 | 灌政發〔2011〕11號號 | 主 題 詞 | 農業、林業、水利/林業 |
內容概述 | 無 | ||
時 效 | 失效 |
信息來源:灌云 時間:2012-02-14 20:34[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 打印 ] [ 關閉 ] [ 收藏 ]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各委、辦、局,縣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縣委十屆十三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按照“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的總體要求,強勢推進綠色生態灌云建設,確保“十二五”開局之年全縣綠化造林工作再創新業績,現將《灌云縣2011年綠化造林工作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二○一一年二月十四日
灌云縣2011年綠化造林工作意見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縣委十屆十三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快全縣林業發展步伐,結合當前林業工作發展形勢,現就全縣2011年綠化造林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新農村建設主題,圍繞加快建設現代林業這一主線,按照全省沿海發展規劃和現代林業規劃,以增加森林資源總量為核心,加快生態防護林建設,提高森林經營水平,確保資源增量、生態增效、林農增收,促進全縣現代林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二、目標任務
全縣造林面積5萬畝,其中成片造林3萬畝,四旁植樹500萬株,建設農田林網19.5萬畝,其中新建8萬畝,完善11.5萬畝,發展花卉苗木、經濟林果1萬畝,其中花卉面積0.4萬畝,建設村莊綠化示范村18個,完成村莊綠化整體推進縣建設。
三、重點工程
1.標準化農田林網建設工程。全縣宜農田林網全面規劃到位,完善中西部林網,突出抓好東部林網建設,實現林網控制率達100%,其中一、二級林網控制率達90%以上。做到“干支渠、主干道、高臺路”三個必栽,并確保達到2行以上標準。
2.河堤馬道退耕還林工程。重點圍繞縣內善后河、五灌河、新沂河、鹽河疏港航道、東門五圖河、牛墩河、界圩河、車軸河等大中型河道,全面實現退耕還林,特別對一些斷檔段面,要迅速流轉土地,大力實施植樹造林,確保全縣境內河堤馬道造林綠化率達95%以上。
3.中央國債防護林工程。按照生態優先原則,各建設單位要圍繞已申報的面積和項目要求,以宜林地和溝、渠、路、堤等為突破口,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要以優良鄉土樹種為主,大力推廣栽植白蠟、刺槐、苦楝、柳樹、女貞等耐鹽堿樹種,實施多樹種混交,帶、網、片結合,形成生態防護林體系,確保高質、高效完成2.5萬畝海防林建設任務。
4.綠化示范村創建工程。堅持整村推進,利用家前屋后、拾邊隙地、閑置土地等進行造林綠化,加快推進村莊道路、農村河道、農田林網、村莊防護林建設,大力營造村莊小片林,發展經濟林果。著力增加景觀常綠樹種,提高整體效果,實現新建中心村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村莊綠化覆蓋率穩定在35%以上,確保完成村莊綠化整體推進縣建設任務。
5.優質花卉苗木基地建設工程。堅持區域化、規模化、園區化發展方向,不斷擴大204國道、324省道沿線優質花卉苗木基地規模,重點建設伊山鎮、南崗鄉、東王集鄉、侍莊鄉、陡溝鄉、下車鄉、沂北鄉、燕尾港鎮、伊蘆鄉、穆圩鄉、同興鎮等鄉鎮萬畝苗木基地,確保新建4000畝鮮切花基地。
6.西部丘陵崗地優質林果基地建設工程。結合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重點在西部南崗鄉、陡溝鄉、龍苴鎮等鄉鎮新發展優質經濟林果6000畝。
四、保障措施
(一)挖掘造林潛力,著力增加森林資源。堅持以全新的思路不斷拓展綠化造林空間,深挖綠化造林潛力,千方百計擴綠增綠。一是加強資源排查。近幾年來,我縣綠化造林力度大、數量多、質量高,可利用資源緊缺,要進一步挖掘綠化造林資源,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宜林地充分利用起來,突出沿海防護林、村莊綠化、農田林網、道路綠化、大中型河堤等重點,認真組織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資源排查,同時加強對已栽苗木的排查,對死苗地塊迅速進行更新補栽,努力實現所有宜林地造林綠化全覆蓋。二是科學規劃布局。扎實組織實施《灌云縣“十二五”林業發展總體規劃》,把海防林、河堤馬道、農田林網、植被恢復、花卉苗木、村莊綠化等重點工程作為重要抓手,海防林突出以境內大中型入海河流和海岸基干林帶為重點,以燕尾港鎮、五圖河農場、圩豐鎮、圖河鄉、灌西鹽場、魯河鄉等東部沿海地區為主要區域;河堤馬道退耕還林突出以鹽河疏港航道、新疏浚大中溝、冬季水利工程為重點區域;綠色通道建設突出以324省道、242省道等主干道沿線為重點區域,科學合理布局,細化實施方案,狠抓推進落實。強勢推進葡萄、優質桃等經濟林果發展。加快發展各類花卉苗木。以行政村為主體,圍繞農田林網、高效農業示范園區打造,整體推進村莊綠化。三是嚴把造林質量。全面推行綠化造林全程質量管理,把抓好造林質量,提高成活率作為增加全縣森林資源總量的關鍵措施,嚴格把控。從規劃設計、種苗質量、整地栽植、撫育管理等關鍵環節入手,積極幫助引進優質新品種和新技術,搞好科技服務,一著不讓推進質量建設,確保栽一棵、成一棵,發揮最大效益。
(二)狠抓思路創新,全力搞活營林機制。立足推進林業產業化經營,著力加快機制體制創新。一是明晰林權制度。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通過拍賣、發包、股份合作、租賃承包等多種形式,對已確權的私有林地,統一發放林權證,切實保護私有林主的合法權益,充分調動廣大群眾植樹造林積極性,最大限度地促進林農和集體收入的同步提高,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協同發展。二是創優運營模式。堅持以“大戶領包、龍頭帶包、招商引包”為主,積極引進造林主體,使林地向企業、大戶集中,促進規模開發。提供優惠條件,采取激勵措施,積極發展“公司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造林模式。大力推廣實施林經、林牧間套,推進林業效益最大化。三是推進產業發展。大力開展林業招商引資,出臺鼓勵政策,整合包裝項目,組建招商隊伍,積極招引外來資本興辦林木加工企業。促進欣森木業、東澳木業等規模以上林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延長產業鏈條,創造更多效益,推進現代林業加快發展。
(三)加大推進力度,強力構建保障體系。為全面推進今年的綠化造林工作,加大工作力度,要在著力構建“三大保障體系”上下功夫:一是組織領導體系。縣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政府辦公室分管副主任、縣林業局局長任副組長,縣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及各鄉鎮鄉鎮長為成員的綠化造林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縣林業局,具體負責綠化造林工作的規劃落實、組織實施、綜合協調、督查指導。各鄉鎮、各相關部門要相應成立由主要負責同志任總指揮的領導機構,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專門工作班子,各村要設立支部書記負總責的工作體系,形成縣、鄉、村三級組織網絡,為加快推進綠化造林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二是目標責任體系。堅持實行鄉鎮長、部門一把手、村支部書記負責制,明確第一責任人責任,強化目標責任的落實。要圍繞綠化造林總體目標,將目標任務層層細化分解到各個村組、各個地塊,責任落實到每個具體人頭,明確工作任務,落實責任人員,嚴格責任追究。三是督查考核體系。2011年,繼續將綠化造林工作納入全縣綜合目標考核體系,作為“三農”工作考核指標的重要方面,制定考評獎懲辦法,嚴格兌現獎懲。縣政府將抽調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督查考核小組,分片包鄉對各鄉鎮綠化造林進展情況、栽植質量等方面工作,進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檢查,及時通報督查結果,并將每次督查結果作為年終考核評分的重要依據。通過督查考核,形成強勁工作態勢,全力推動全縣綠化造林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