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1 15:45 信息來源:灌云縣司法局[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 打印 ] [ 關閉 ] [ 收藏 ]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全面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八五”普法規劃全面實施的關鍵之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全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入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自覺踐行“兩個確立”的根本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按照省、市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找準定位、轉變思路,通過改革創新、提質增效,進一步增強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高質量發展,推動法治成為灌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顯著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貫徹走深走實
1.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全民普法工作的頭等大事和首要任務,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到全民普法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2.深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闡釋,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引導全社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3.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問答》等權威讀本的學習宣傳,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點內容,納入黨員干部學習培訓計劃和黨校教學內容。
4.強化習近平法治思想宣傳解讀,通過多種形式,運用各類媒體和平臺,發揮基層普法陣地作用,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向面上拓展、向基層延伸,做到廣泛覆蓋、入腦入心。
5.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為主要內容,舉辦普法骨干培訓示范班,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二、著力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6.圍繞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深入開展“服務大局普法行”活動,深入學習宣傳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社會治理現代化、共同富裕等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突發事件應對、傳染病防治等方面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在全社會營造濃厚法治氛圍。開展第十六屆全省農民工學法活動周活動。
7.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深刻理解關于黨的百年法治建設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重要論述,增強全社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信和自覺。
8.突出宣傳憲法,深入開展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宣傳教育,配合做好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系列活動,組織開展2022年“12·4”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周”集中宣傳。
9.突出宣傳民法典,以“美好生活·法典相伴”為主題,組織開展第二屆民法典宣傳月活動,創作民法典公益廣告、短視頻等優質普法產品,舉辦民法典知識競賽,推動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
10.深入開展“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傳教育,大力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安全法、反分裂國家法、國防法、反恐怖主義法、生物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推動全社會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和風險防控能力。
11.深入學習宣傳黨內法規,以黨章、準則、條例等為重點,注重黨內法規宣傳同國家法律宣傳的銜接協調,促進黨內法規學習宣傳常態化、制度化。
三、大力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
12.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著力深化“美好生活·德法相伴”活動,實行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加強教育引導、推動實踐養成、完善制度保障,分步驟、有重點地持續推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
13.抓住“關鍵少數”,落實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制度,落實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組織第五屆“百萬黨員學憲法學黨章考法律活動”,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國家工作人員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
14.抓住“關鍵時期”,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推進教師網絡法治教育培訓,加強法治教育師資培養,舉辦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周系列活動,開展全縣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憲法晨讀”活動,全面推廣“法治第二課堂”,積極開展青少年“法治公開課”,進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機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15.分層分類分眾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積極參與農村基層干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開展2022年“法律下鄉”活動,推動憲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進網絡,不斷擴大法治宣傳教育覆蓋面和影響力。
四、持續推進基層依法治理
16.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關于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強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動態管理,創建申報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第十六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完善和落實“一村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探索實行積分制,因地制宜推廣鄉賢會、村民評理說事平臺、社區“法律之家”、婦女議事會等做法,加強基層依法治理。
17.辦好辦實“法律明白人”培育這一民生實事項目,扎實推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培育,探索開展“法治入家”,強化對重點家庭和特殊群體的法治宣傳教育,發揮家庭家教家風的重要作用。
18.鞏固深化“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動”成果,以健全完善“蘇解紛”非訴服務平臺為抓手,分類制定糾紛化解全流程服務指南,進一步加強矛盾糾紛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治理能力,進一步加強“公調”“檢調”“訴調”“訪調”對接,規范提升對接效能,依托行業協會、商會和“兩新”組織,推動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向金融商貿、知識產權等涉及民生、群眾關注領域拓展。
五、進一步深化網絡空間依法治理
19.推進“法治新時代·清朗e空間”系列主題行動,加強對網絡企業管理和從業人員法治教育,深化網民網絡素養教育,強化網上行為主體和行業的自律意識、法治意識。
20.深入實施網德建設工程,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引導網民文明上網、理性表達,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21.深入開展“清朗”“凈網”行動,加大對網上突出問題的整治力度,依法打擊整治網絡違法犯罪,筑牢網絡空間安全屏障。
六、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22.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23.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拓展法治文化陣地,創建申報第九批“省級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第三批“法治文化特色園”,力爭打造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24.支持開展法治主題劇本創作、展演展覽以及傳播交流推廣,積極參加第十八屆全國法治動漫微視頻征集展播活動,建立“縣級法治文化文藝精品庫”,依托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服務陣地,開展法治圖書閱讀、法治故事宣講、法治文藝匯演、法治書畫展覽等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
七、強化普法依法治理基礎工作
25.適時調整充實縣法治宣傳教育領導小組、縣落實普法責任制聯席會議成員、聯絡員,健全縣法治宣傳教育領導小組、守法普法協調小組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機制,加強法治宣傳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設,進一步形成分級負責、協作配合、共同參與的普法工作格局。
26.組織開展普法責任制落實情況專項檢查行動,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和典型案例發布制度,落實媒體公益普法責任。
27.充分運用“八五”普法講師團和民法典普法講師團,開展專題系列宣講。建好用好普法志愿者隊伍,發展普法類社會組織,引導、支持退休法官檢察官、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開展普法志愿服務。
28.進一步創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做好法治宣傳教育案例報送工作,及時總結推廣“八五”普法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增強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推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守正創新、提質增效、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