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0 09:00 信息來源:灌云[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 打印 ] [ 關閉 ] [ 收藏 ]
灌云建縣于1912年,因南有大川灌河、北依名山云臺而得名,縣域面積1528.54平方公里,總人口100.25萬,其中常住人口70.73萬人,轄12鎮、1街道,302個行政村、27個社區,以及2個省市屬農鹽場,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縣,先后榮獲全國民營經濟最佳投資縣、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糧食生產先進縣、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示范縣、綠化模范縣、中國美食之鄉、名廚之鄉、旋耕機之都、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級衛生城、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市、省級生態縣等榮譽稱號。
灌云是一個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的魅力縣。早在6500多年前,原始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文明,大伊山石棺墓遺址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華夏第一賢相商朝伊尹,楚漢名將鐘離昧、司馬龍苴,清代武狀元卞賡,近代水利專家武同舉等,或生于灌云,或駐足灌云。近代以來,灌云更是人才輩出、群英薈萃,全市7位“兩院”院士中有6位來自灌云,更哺育成長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的全國“時代楷模”“人民楷模”王繼才同志。
灌云是一個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獨特的開放縣。灌云位于國家“一帶一路”核心區、先導區,處在沿海經濟帶和東隴海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享有國家級石化基地拓展區、國家東中西合作示范區等眾多重大戰略機遇。境內擁有連鹽、連淮揚鎮2條高鐵,長深、沈海和連宿3條高速,G204、G233、G228、S324、S242、S236等6條國省干道,鹽河、善后河、五灌河等8條內河等級航道,位于被譽為蘇北“黃浦江”灌河口處的燕尾港為江蘇唯一的海河聯運港,已正式獲批對外開放,2021年12月,4D級花果山機場正式通航,“海、陸、空、鐵、河”五通匯流的立體交通體系已經形成,獨特的區位和綜合交通優勢日益凸顯。
灌云是一個山海相擁、自然風光秀美的宜居縣。灌云山水相連,風光秀美,坐落于縣城的淮北第一神山——大伊山、美麗浪漫的伊園、田園風情的潮河灣是國家4A級風景區,伊蘆山梅園為國家3A級景區,灌云先后榮獲“中國最美鄉村旅游目的地”“中國最美特色旅游小城”“中國十佳‘一帶一路’旅游特色城市”。
灌云是一個產業崛起、發展前景廣闊的活力縣。近年來,堅定實施“工業立縣、產業強縣”主導戰略,全力打造以石化新材料為核心的千億級主導產業,以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健康食品、輕工紡織和現代港口物流等為支撐的新增長極。恒邦智紡、成瑞科技等25個過億元項目投產,LNG儲配站實現試運行。嘉澳生物航煤項目實現試生產,完成投資26億元;盛邦芳綸項目進入試生產前調試,完成投資26.3億元;堿業公司搬遷改造項目竣工,空分裝置試車運行。
2024年,全縣上下攻堅克難,負重前行,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91.7億元,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9.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5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62.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3億元,增長1%;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8405元、24519元,同比增長5.2%、7.2%。
灌云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對連云港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以及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和縣委工作要求,大力實施“工業立縣、產業強縣”發展戰略,圍繞“一條主線、三大板塊、五個上臺階”年度重點任務,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以高質量發展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灌云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