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mqoqe"></ul>
    <tfoot id="mqoqe"></tfoot>
    <button id="mqoqe"></button>
    <ul id="mqoqe"></ul>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公益事業(yè)建設 >>公益事業(yè)建設管理和服務信息
    索 引 號 014289132/2022-00290
    發(fā)布機構 灌云縣民政局 發(fā)文日期 2022-04-26
    標 題 地名管理條例
    文 號 無號 主 題 詞 民政、扶貧、救災/行政區(qū)劃與地名
    內容概述
    時 效 有效

    地名管理條例

    信息來源:灌云縣民政局 時間:2022-04-26 09:39[ ] 瀏覽次數(shù): [ 打印 ] [ 關閉 ] [ 收藏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753號

    《地名管理條例》已經(jīng)2021年9月1日國務院第147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現(xiàn)予公布,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總理李克強

    2022年3月30日

    地名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和規(guī)范地名管理,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人民生活和國際交往的需要,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文化,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護及其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地名包括:

    (一)自然地理實體名稱;

    (二)行政區(qū)劃名稱;

    (三)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所在地名稱;

    (四)城市公園、自然保護地名稱;

    (五)街路巷名稱;

    (六)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的住宅區(qū)、樓宇名稱;

    (七)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的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通信、氣象等設施名稱;

    (八)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的其他地理實體名稱。

    第四條地名管理應當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縣級以上行政區(qū)劃命名、更名,以及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涉及國家領土主權、安全、外交、國防等重大事項的,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報黨中央。

    地名管理應當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團結,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有利于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文化。

    地名應當保持相對穩(wěn)定。未經(jīng)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決定對地名進行命名、更名。

    第五條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護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反映當?shù)氐乩怼v史和文化特征,尊重當?shù)厝罕娨庠福奖闵a(chǎn)生活。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協(xié)調機制,指導、督促、監(jiān)督地名管理工作。

    第七條國務院民政部門(以下稱國務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名工作的統(tǒng)一監(jiān)督管理。

    國務院外交、公安、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文化和旅游、市場監(jiān)管、林業(yè)草原、語言文字工作、新聞出版等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的地名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的地名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本級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qū)域的相關地名管理工作。

    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qū)域的地名方案,經(jīng)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第二章地名的命名、更名

    第九條地名由專名和通名兩部分組成。地名的命名應當遵循下列規(guī)定:

    (一)含義明確、健康,不違背公序良俗;

    (二)符合地理實體的實際地域、規(guī)模、性質等特征;

    (三)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避免使用生僻字;

    (四)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不以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作地名;

    (五)不以外國人名、地名作地名;

    (六)不以企業(yè)名稱或者商標名稱作地名;

    (七)國內著名的自然地理實體名稱,全國范圍內的縣級以上行政區(qū)劃名稱,不應重名,并避免同音;

    (八)同一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內的鄉(xiāng)、鎮(zhèn)名稱,同一個縣級行政區(qū)域內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所在地名稱,同一個建成區(qū)內的街路巷名稱,同一個建成區(qū)內的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的住宅區(qū)、樓宇名稱,不應重名,并避免同音;

    (九)不以國內著名的自然地理實體、歷史文化遺產(chǎn)遺址、超出本行政區(qū)域范圍的地理實體名稱作行政區(qū)劃專名;

    (十)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的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通信、氣象等設施名稱,一般應當與所在地地名統(tǒng)一。

    法律、行政法規(guī)對地名命名規(guī)則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第十條地名依法命名后,因行政區(qū)劃變更、城鄉(xiāng)建設、自然變化等原因導致地名名實不符的,應當及時更名。地名更名應當符合本條例第九條的規(guī)定。

    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體現(xiàn)中華歷史文脈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

    第十一條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等申請地名命名、更名應當提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包括下列材料:

    (一)命名、更名的方案及理由;

    (二)地理實體的位置、規(guī)模、性質等基本情況;

    (三)國務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門規(guī)定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

    行政區(qū)劃的命名、更名,應當按照《行政區(qū)劃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提交風險評估報告、專家論證報告、征求社會公眾等意見報告。其他地名的命名、更名,應當綜合考慮社會影響、專業(yè)性、技術性以及與群眾生活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組織開展綜合評估、專家論證、征求意見并提交相關報告。

    第十二條批準地名命名、更名應當遵循下列規(guī)定:

    (一)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體現(xiàn)中華歷史文脈以及有重大社會影響的國內著名自然地理實體或者涉及兩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上的自然地理實體的命名、更名,邊境地區(qū)涉及國界線走向和海上涉及島嶼、島礁歸屬界線以及載入邊界條約和議定書中的自然地理實體和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所在地等居民點的命名、更名,由相關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請,報國務院批準;無居民海島、海域、海底地理實體的命名、更名,由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批準;其他自然地理實體的命名、更名,按照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guī)定批準;

    (二)行政區(qū)劃的命名、更名,按照《行政區(qū)劃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批準;

    (三)本條第一項規(guī)定以外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所在地的命名、更名,按照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guī)定批準;

    (四)城市公園、自然保護地的命名、更名,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批準;

    (五)街路巷的命名、更名,由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批準;

    (六)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的住宅區(qū)、樓宇的命名、更名,由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主管部門征求同級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后批準;

    (七)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的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通信、氣象等設施的命名、更名,應當根據(jù)情況征求所在地相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意見,由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第十三條地名命名、更名后,由批準機關自批準之日起15日內按照下列規(guī)定報送備案:

    (一)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的地名報送國務院備案,備案材料徑送國務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門;

    (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準的地名報送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備案材料徑送上一級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

    (三)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地名報送上一級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四)其他有關部門批準的地名報送同級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四條按照本條例規(guī)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地名,自批準之日起15日內,由同級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批準的地名,自按規(guī)定報送備案之日起15日內,由同級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告。

    第三章地名使用

    第十五條地名的使用應當標準、規(guī)范。

    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統(tǒng)一規(guī)范,按照國務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規(guī)則拼寫。

    按照本條例規(guī)定批準的地名為標準地名。

    標準地名應當符合地名的用字讀音審定規(guī)范和少數(shù)民族語地名、外國語地名漢字譯寫等規(guī)范。

    第十六條國務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門統(tǒng)一建立國家地名信息庫,公布標準地名等信息,充分發(fā)揮國家地名信息庫在服務群眾生活、社會治理、科學研究、國防建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提高服務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水平,方便公眾使用。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之間應當建立健全地名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第十八條下列范圍內必須使用標準地名:

    (一)地名標志、交通標志、廣告牌匾等標識;

    (二)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政府網(wǎng)站等公共平臺發(fā)布的信息;

    (三)法律文書、身份證明、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不動產(chǎn)權屬證書等各類公文、證件;

    (四)辭書等工具類以及教材教輔等學習類公開出版物;

    (五)向社會公開的地圖;

    (六)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使用標準地名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條標準地名及相關信息應當在地名標志上予以標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置、拆除、移動、涂改、遮擋、損毀地名標志。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地名標志的設置和管理。

    第二十一條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據(jù)標準地名編制標準地址并設置標志。

    第二十二條標準地名出版物由地名機構負責匯集出版。其中行政區(qū)劃名稱,由負責行政區(qū)劃具體管理工作的部門匯集出版。

    第四章地名文化保護

    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從我國地名的歷史和實際出發(fā),加強地名文化公益宣傳,組織研究、傳承地名文化。

    第二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地名文化遺產(chǎn)保護,并將符合條件的地名文化遺產(chǎn)依法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范圍。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qū)域內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體現(xiàn)中華歷史文脈的地名進行普查,做好收集、記錄、統(tǒng)計等工作,制定保護名錄。列入保護名錄的地名確需更名的,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預先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

    第二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做好地名檔案管理工作。地名檔案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制定。

    第二十七條國家鼓勵公民、企業(yè)和社會組織參與地名文化保護活動。

    第五章監(jiān)督檢查

    第二十八條上級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地名管理工作的指導、監(jiān)督。上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相應部門地名管理工作的指導、監(jiān)督。

    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護的監(jiān)督檢查。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地名管理能力建設。

    第三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地名管理工作進行監(jiān)督檢查時,有權采取下列措施:

    (一)詢問有關當事人,調查與地名管理有關的情況;

    (二)查閱、復制有關資料;

    (三)對涉嫌存在地名違法行為的場所實施現(xiàn)場檢查;

    (四)檢查與涉嫌地名違法行為有關的物品;

    (五)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措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依法行使前款規(guī)定的職權時,當事人應當予以協(xié)助、配合,不得拒絕、阻撓。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監(jiān)督檢查中發(fā)現(xiàn)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護存在問題的,應當及時提出整改建議,下達整改通知書,依法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建議;對涉嫌違反本條例規(guī)定的有關責任人員,必要時可以采取約談措施,并向社會通報。

    第三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可以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護等情況進行評估。

    第三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fā)現(xiàn)違反本條例規(guī)定行為的,可以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部門應當依法處理。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批準機關違反本條例規(guī)定進行地名命名、更名的,由其上一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對該批準機關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批準機關不報送備案或者未按時報送備案的,由國務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通知該批準機關,限期報送;逾期仍未報送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六條違反本條例第四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二條規(guī)定,擅自進行地名命名、更名的,由有審批權的行政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取締,并對違法單位通報批評。

    第三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規(guī)定,未使用或者未規(guī)范使用標準地名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違法單位通報批評,并通知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處理;對違法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八條擅自設置、拆除、移動、涂改、遮擋、損毀地名標志的,由地名標志設置、維護和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對責任人員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九條第三方機構對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護等情況出具虛假評估報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jié)嚴重的,5年內禁止從事地名相關評估工作。

    第四十條公職人員在地名管理工作中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一條各國管轄范圍外區(qū)域的地理實體和天體地理實體命名、更名的規(guī)則和程序,由國務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四十二條紀念設施、遺址的命名、更名,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國務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可以依據(jù)本條例的規(guī)定,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第四十四條本條例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原文鏈接:地名管理條例

    解讀鏈接:《地名管理條例》專家解讀

    版權所有:灌云縣人民政府 灌云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 < 網(wǎng)站地圖 >
    備案號:蘇ICP備06034732號 蘇公網(wǎng)安備 32072302010045號 網(wǎng)站標識碼:3207230037  
    地址:江蘇省灌云縣幸福大道 聯(lián)系我們
    99er热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第一页爽爽影院| 日韩中文字幕一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新婚兰兰|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99|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观看免费 |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乱精品一区字幕二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飘花|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乱码|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 亚洲婷婷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吗|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