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14289132/2024-00436 | ||
發布機構 | 灌云縣民政局 | 發文日期 | 2024-06-24 |
標 題 | 對縣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第04號提案的協辦意見 | ||
文 號 | 灌民政提案字第〔2024〕01號 | 主 題 詞 | 民政、扶貧、救災/其他 |
內容概述 | 無 | ||
時 效 | 有效 |
信息來源:灌云縣民政局 時間:2024-10-14 11:15[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 打印 ] [ 關閉 ] [ 收藏 ]
縣衛健委:
經研究,現對翁京蓉委員提出的關于探索便捷就醫通道,填平老人看病“鴻溝”的提案提出如下協辦意見,供你單位答復委員時參考:
一、成立組織機構,有序開展醫養結合工作
縣政府召開了由衛健、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參加的協調會,研究、審定醫養結合工作重大事項;部署、督促檢查,指導全縣醫養結合工作,轉發市衛健委聯合相關部門下發《關于印發<連云港市深入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把推進醫養結合工作納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及促進養老、健康服務業發展的總體部署。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的醫養結合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各方資源,落實工作職責,及時制定出臺推進醫養結合的政策措施、規劃制度和實施方案,成立了由主管副縣長為組長,各相關部門局長為組長的醫養結合領導小組,辦公地點設在縣衛健委,主要負責協調相關部門,統籌組織開展好醫養結合工作。灌云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了《灌云縣關于開展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試點工作的通知》(灌政辦〔2020〕105號),民政局采取政策扶持的形式對公立醫養結合機構消防設施建設進行資金扶持(70%—90%)。
(一)完善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
強化對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服務的支持力度,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養老服務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簽約合作的通知》(灌民發〔2023〕91號)鼓勵符合條件的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轉型,鼓勵有條件的綜合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有關規定就近在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鼓勵以簽約合作的形式確定養老機構與養老機構的服務項目、服務方式以及責任與義務等事項,為養老機構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巡診,健康管理、保健咨詢、預約就診、急診急救、中醫養生保健等服務,緩解老年醫療護理供需矛盾。以醫養簽約合作、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養老機構依法依規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家庭等多種模式發展醫養結合服務。目前全縣27家養老服務機構已經全部和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
魯河衛生院和陡溝中心衛生院先后開展康復、護理以及醫養結合服務。魯河衛生院投入495萬元新建了醫養結合綜合樓,2020年10月通過縣民政局設置養老機構備案,于2021年3月正式集中收住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陡溝中心衛生院使用專項經費29萬元,用于“老年護理院”環境改造、老年病房改造、增加老年人無障礙設施、辦公設備、文化宣傳等。目前護理院建設已經全部完成,并正常運營。加強對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業務培訓和指導監督。支持有相關專業特長的醫師和專業人員在養老機構開展疾病預防、營養、中醫調理養生等非診療行為的健康服務。
(二)推廣家庭醫生與居家老人簽約工作機制。
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建立起327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通過優質服務鼓勵居家老人與家庭醫生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家庭病床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管理服務項目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病床服務等有關要求,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產品和服務,增強社區中醫藥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健康養老中的優勢和作用。
(三)落實醫療衛生機構敬老優待政策。
全縣各醫療機構,對65歲以上老年人看病就醫實行優先照顧,開通綠色通道,在掛號、就診、收費、取藥、住院等窗口明顯位置設置了“老年人優先”標志。充分發揮醫院志愿者服務作用,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門診導醫、出院隨訪等服務,在醫療服務中體現愛老、敬老的良好風尚。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康復、護理床位占比,鼓勵其根據需求增設老年養護、臨終關懷病床。截至2022年底,我縣21家一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全部通過了省級老年友善醫療機構驗收。其中,縣醫院、楊集鎮中心衛生院、沂北衛生院被評為“省級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優秀單位”。
(四)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
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為主的中醫診室。縣中醫設立老年病科,開展老年病、慢性病中醫藥防治工作,并與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加強轉診與合作,支持養老機構開展融合中醫健康管理的老年人養生保健、醫療,康復、護理服務。開展中醫健康教育,充分發揮中醫藥預防保健特色優勢,大力開發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系列服務產品。培育和支持助老志愿服務,開展面向醫養結合機構的志愿服務。
(五)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
支持社會力量針對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開辦具有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質和能力的醫療機構或養老機構。精簡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限。為符合規劃條件和準入資質的醫養結合機構提供便捷服務。嚴格落實醫養結合相關規范性文件及標準,建立醫養結合機構醫務人員進修輪訓機制。運用互聯網等技術開展醫療、養老服務,能夠為老年人提供針對性、便捷性的醫養結合服務。定期對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進行檢查評估,指導醫養結合機構嚴格執行相關規章制度、診療規范和技術規程,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跟蹤、督促整改。充分運用醫養結合數據指導實際工作。
(六)創新“3+1”兜底保障救助醫養集合服務模式。
縣民政部門創新“3+1”兜底保障救助醫養集合服務模式(“3”即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中心、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中心、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中心;“1”即由灌云康復醫院承擔醫療服務保障),將原來閑置的社會福利院改造成為“3+1”兜底保障救助服務中心,把失能特困人員供養、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三個功能集中在一起,加入醫療服務保障,切實兜底兜牢民生保障底線。中心位于灌云縣伊山鎮人民中路27號,建筑面積3373平方米,現有用房4棟,護理型床位70張。設有護士站、多功能室、能力評估室、康復訓練室、心理咨詢室、消防控制室等,配備廚房餐廳、浴室、醫用電梯、監控設備等現代化服務設施。
二、醫養結合機構工作開展情況
我縣現有65歲以上老年人口11.67萬人。現有醫療機構171個,其中疾控預防控制中心1個,二級甲等綜合醫院1個,二級甲等中醫醫院1個,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1個,鄉鎮衛生院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村衛生室116個,養老機構27家,已經逐步建立醫養機構合作服務和居家社區醫養服務模式,主要工作開展情況包括:
(一)強化醫養機構協作
全縣27家民政登記的養老機構全部與各醫療機構簽訂“醫療保障協議”,包括養老機構養老人員醫療就診、員工體檢和對養老機構人員定期開展健康教育,保證在接到養老機構急診急救隊伍全部集中到位,實現全過程迅捷優質的醫療服務,針對養老機構實現優先診療,暢通綠色通道,并根據病情安排相關診療內容,對病情較重人員就診,將安排專人陪同,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先魯河衛生院(醫養結合中心)和南方醫養康復護理院有序運行,醫養結合相關服務開展情況符合相關制度和標準,有醫療機構資質配備,有相適應的人員管理、服務標準和管理規范,能夠按照《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試行)》的要求開展服務,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提供每年一次包括輔助檢查、健康狀況、健康評價等項目健康體檢,對老年人實施分級分類健康管理,并指導康復治療。灌云南方醫院(醫養康復護理院),總投入3000萬元,設置床位130張,其中30張為老年健康護理康復床位,魯河衛生院投入近500萬元建成2600平方米的醫養綜合樓,設計養老床位60張、醫療住院床位30張,自開展醫養結合工作以來運轉良好,目前集中收住失能特困、半失能特困人員30名。
(二)推進醫養結合試點
縣中醫院成立安寧療護中心,開設床位25張,病區醫務人員5人,護理人員10人,其中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醫師1人。主管護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護士3人。于2020年6月11日順利通過市衛健委的現場考察評估,正式確定為連云港市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單位。2020年7月安寧療護中心掛靠老年病病區正式開診接收患者。開展安寧療護工作,減少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減少了過度醫療和資源浪費,維護了患者及家屬的尊嚴,得到眾多老年人的認可。
灌云縣人民醫院在老年醫學科基礎上建設二級老年病專科醫院,負責老年系統疾病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并承擔對縣區醫療機構的業務指導、疑難雜癥會診及處置等任務。目前,灌云縣二級老年醫院建設進度基本完成,并已向市衛健委提出申請,等待市衛健委的評審驗收。醫養結合工作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的肯定。
(三)推進居家醫養服務
縣民政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等居家養老服務,對象涉及3.1萬人,2022年累計上門服務30萬人次。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轄區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家庭醫生服務等工作與養老服務進行結合同步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片區內老年人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開展健康管理、家庭病床、上門巡診、醫療護理、安寧療護、隨訪管理等服務,落實慢性病長期用藥處方制度,推進“居家醫養”相融合服務模式。
三、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隨著醫養結合的發展,硬件方面要具有足夠的空間、房屋設施和相當水平的醫療器械,軟件方面要醫院具有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診療項目,具備有資質的、數量充足的醫師和護士。目前我縣養老機構受硬件條件所限,大部分養老機構尚沒有力量自建內設醫療機構,入住老人的醫療護理需求還不能得到滿足。
(二)養老機構、社區醫養服務能力不足。目前90%的老年人還是選擇居家養老。他們最關注的是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詢及中醫保健服務,失能半失能老人還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礎上進行醫療診斷、康復護理等服務。但是目前全縣城鄉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的配置尚不均,醫護人員和老年康復專業人員緊缺,無行業化、規模化醫養結合醫院或企業帶動,且存在藥品單一、設施簡單、醫務人員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外加老人不愿到醫院養老的慣性想法,導致醫院養老服務總量不高,發展進度較緩慢。
(三)醫療保障力度不夠。一是醫養結合機構服務強度較大,專業的醫療服務而導致收費較高,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殘疾老年人、患病老人、高齡老人的收入水平不符,從而嚴重影響養老的入住率;二是大部分老年病人治療服務項目多,如康復治療在醫保報銷項目相對狹窄,且需長期反復入住,導致費用更高。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協調發展,保障供給全面增強。政府牽頭,出臺扶持政策,對醫養結合機構給予土地,資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加強醫養結合人才隊伍建設,組建“醫養結合”培訓機構,培養專業的醫護、養護人員。加大對全科醫生、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健康管理師、養老護理員等人才的常態化培訓力度。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在分配績效工資時,對到養老機構中輪崗服務的執業醫師和職業護士給予適當傾斜。
二是彰顯特色,產業規模顯著擴大。依托灌云縣優秀旅游城市的山、水、溫泉等自然資源優勢,積極打造“生態養生”“溫泉保健”“休閑度假”等特色醫養結合服務,建設一批特色的現代養老、康復、康體、養生產業項目。推動以老年生活照料、醫療保健、休閑旅游、健康服務等為主的醫養服務業全面發展,醫養服務業增加值在服務業中的比重顯著提升。推進醫養服務業與商貿流通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等融合發展,醫養服務業規模和產值不斷擴大。
三是制度創新,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醫養服務企業。完善養醫養業務政策、法規體系,全面落實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和醫療保障制度,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醫養服務。完善政府購買、委托等方式,創新服務供給方式,引入社會力量擴大和優化服務供給,基本建立信用體系,市場監管機制有效運行,使醫養服務業成為促進全縣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灌云縣民政局
202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