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14289132/2024-00413 | ||
發布機構 | 灌云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 發文日期 | 2024-08-22 |
標 題 | 關于縣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第66號提案的答復 | ||
文 號 | 灌建提案字〔2024〕5號 | 主 題 詞 |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其他 |
內容概述 | 無 | ||
時 效 | 有效 |
信息來源:灌云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時間:2024-08-22 11:11[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 打印 ] [ 關閉 ] [ 收藏 ]
孫國華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后疫情時代傳統商業地產亟待轉型”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傳統商業地產發展現狀及困境產生原因
在綜合縣發改委、商務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協辦單位意見后,認為我縣傳統商業地產的發展現狀及困境產生的原因:一是我縣在江蘇省屬于經濟基礎薄弱縣,商業地產在我縣目前分布的密集度還不是很高,群眾對商業地產的接受程度較大中城市相比還相對較高。二是目前我縣商業地產主要是零散分布情況較多,這主要體現在縣城規劃區和鄉鎮集鎮區,實體商業在后疫情時代的經營風險加大,造成部分零散的商業用房出現租金下降、出租率變低、經營收入變少等情況的發生。三是在后疫情時代新形勢下,商業地產成為行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尋求利潤增長點的重要賽道。在商業地產調整恢復過程中,需進一步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在戰略、業態、產品、模式等方面不斷突破創新。
二、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提升投資建設便利度。一是嚴格落實國務院《政府投資條例》《灌云縣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二是嚴格投資審批事項管理,創新和優化投資審批程序,規范和嚴格投資審批活動。三是強化項目決策管理,加強和改進投資監督管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增強與相關改革的協同。
(二)做好政策落實。為服務好商業地產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需要,對商業地產建設全過程進行下沉式指導、保姆式服務,上門了解開發企業需求,全力解決房地產業建設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出臺《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政策措施》,開展商品房“以舊換新”、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等11個方面支持政策,進一步從房地產供需兩端發力,促進房地產發展。
(三)加強上級資金爭取。一是積極統籌爭取上級資金,助力項目發展建設。二是及時掌握國家、省政策動向和資金投向,找準政策結合點謀劃儲備項目,明確爭取重點,梳理項目清單,分類制定爭取資金舉措。三是把握近期的超長期國債及各類專項資金申報機會加強與上級部門溝通對接,極力爭取資金支持。
(四)加強線上線下聯動。一是建立線上平臺,與電商平臺深度合作,線上組織農產品電商企業參加“灌云本地年貨節”等。二是舉辦灌云網絡直播創業大賽,利用直播帶貨,遴選優質助農主播推介本地農特產品。三是線下開展年貨大集、購物節、美食節、非遺文化表演等活動,邀請眾多商家參與,通過打折抽獎、贈送禮品積分兌換、發放購物券、消費券等多種形式,積極打造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的消費環境,實現線上線下的流量互導和資源共享。
(五)融合新興消費業態。一是在九龍港廣場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增加體驗區域,如親子游樂區、美妝試用區、科技體驗區等,吸引消費者逗留和參與;二是引入生鮮超市、醫療診所、教育培訓、健身中心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業態,打造更多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新場景,給消費者帶來消費新體驗。
(六)注重營銷與品牌建設。一是發展首店經濟,吸引國內外品牌的首家店鋪或特色概念店入駐,提升商業地產的獨特性和吸引力通過精準的品牌定位,明確品牌定位,針對目標消費者群體,提供有吸引力的產品和服務。二是樹立優秀的品牌形象,通過獨特的視覺形象、品牌故事和價值觀,塑造出與眾不同的品牌形象。通過持續的品牌傳播,利用多元化的傳播渠道,保持與消費者的緊密聯系,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七)精準規劃與加大扶持。一是根據我縣商業地產的現狀,重點突出電商經濟的發展規模情況,根據已批準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把符合條件的商業項目納入詳細規劃,為有關項目建設提供規劃依據。二是在用地、規劃、土地出讓等方面,對商業地產特別是電商經濟發展方面,將傾斜供地政策,采取前期規劃綜合統籌用地政策充分保障、土地出讓政策幫扶等措施,大力扶持電商經濟和新業態商業模式的發展。
(八)配套保障與轉型升級。一是加大對電商地產配套產業的供地保障,完善物流用地等配套產業的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力爭新業態商業模式全產業鏈的快速發展。二是適量控制傳統商業地產的用地供給,加大在售傳統商業地產的融資支持力度,采取不動產登記、抵押登記優先辦理容缺辦理等措施,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支持傳統商業地產的轉型升級和融資抵押。
灌云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4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