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14289132/2019-00568 | ||
發布機構 | 灌云縣農業農村局 | 發文日期 | 2019-11-20 |
標 題 | 灌云縣特色水產助農增收:引進新品種、打好生態牌 | ||
文 號 | 無號 | 主 題 詞 | 農業、林業、水利/農業、畜牧業、漁業 |
內容概述 | 無 | ||
時 效 | 有效 |
信息來源:灌云縣農業農村局 時間:2019-11-20 16:03[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 打印 ] [ 關閉 ] [ 收藏 ]
引進新品種、打好生態牌
灌云縣特色水產助農增收
從11月15日開始,灌云縣今年新建的8000多畝蝦塘的蝦開始出塘。
今年,灌云縣開始引進南美白對蝦、稻田蟹等水產新品種。潘龍海承包了村里50畝蝦塘轉養南美白對蝦。蝦苗從南方引進,入塘前最關鍵一步是淡化,由于技術不熟練,潘龍海剛開始養蝦并不順利。縣農業農村局的技術人員提供上門指導技術,今年,潘龍海一畝南美白對蝦水塘捕獲300多公斤蝦,毛收入近萬元。
灌云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指示“今年開始,我縣開始整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指導大家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優勢互補、抱團發展,其中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是重點之一”。今年,灌云縣以環境保護優先為原則,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培育水產養殖新型經營主體,加速現代漁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進程,建立起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的發展機制。同時出臺《灌云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7-2030年)》,科學規劃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養殖區,制定全縣漁業發展規劃,推進健康養殖,發展高效漁業,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特色養殖品種。今年在圩豐鎮、圖河鎮、四隊鎮建設南美白對蝦、稻魚、蝦共養等特色水產業養殖板塊,總面積達1.2萬畝.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漁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引導設施漁業、效益漁業發展。在洋橋養殖場引進錦鰱、武昌等名優品種養殖,鼓勵地標產品鯽魚、青魚的擴大養殖;在水稻種植區鼓勵扶持稻魚、稻蟹、稻蝦綜合生態養殖,以此調整淡水養殖品種養殖結構。同時結合省級漁業標準化示范縣建設及省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項目,廣泛開展農民技術培訓工作。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即請專家對一線養殖戶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同時組織技術推廣人員及漁業生產大戶(合作社)學習考察先進地區的做法和養殖經驗,為養殖品種結構調整做好調研,實現水產養殖戶效益最大化。
鼓勵養殖戶調整產品結構,以項目為引導,支持養殖戶參與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和品牌培育創建計劃,著力形成產業集群。目前,全縣實施生態對蝦養殖10000畝、小龍蝦養殖4.3萬畝,淡水養殖6.43萬畝,培育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28個。
同時,該縣建立健全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大力培育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養殖戶”的水產業發展模式,推進訂單漁業、農超對接、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2019年全縣水產品產量預計達5.7萬噸,總產值14.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