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2-14 11:18 信息來源:市信息中心[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 打印 ] [ 關閉 ] [ 收藏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特向社會公布2018年度灌云縣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本報告由概述,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和不予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及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來源統計表共七個部分組成。本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本報告的電子版可在“灌云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www. guanyun.gov.cn)下載。如對本報告有任何疑問,請與灌云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聯系(電話:0518-88818334;電子郵箱:cigar88@163.com)。
一、概述
2018年,灌云縣認真貫徹落實《條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辦發〔2018〕23號)和省、市相關文件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大力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不斷提升公開的質量和實效,推動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助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為實現“高質發展、后發先至”提供有力支撐。
(一)加強制度引領。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相關制度和要求,先后編制了《灌云縣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目錄編制工作方案》、《灌云縣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工作規程》、《灌云縣政府信息公開社會評議制度》、《灌云縣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制度》、《灌云縣人民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核制度》、《灌云縣人民政府信息公開責任追究制度》、《灌云縣人民政府信息協調發布機制》、《灌云縣政府信息公開考核制度》等涉及政府信息發布協調、保密審查、依申請公開、目標考核等多項制度,同時全縣各個政府信息公開義務主體單位也都制定完善了相關工作流程制度,保證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強化組織領導。充實調整灌云縣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2名工作人員具體負責日常工作和對全縣政府信息公開的推進、指導、協調和監督。各鄉鎮(街道)、各部門也相應建立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確定專人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將責任明確到人,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三)深化公開內容。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及任務分工的通知》(連政辦發〔2018〕88號)、《市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三大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通知》(連政辦發〔2018〕142號)文件精神,嚴格按照“誰批準、誰公開,誰實施、誰公開,誰制作、誰公開”的原則,先后編制《灌云縣新聞發布工作實施辦法》、《關于加強灌云縣行政機關政策文件解讀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灌云縣政府會議公開工作的通知》等多項制度,著力完善制度機制,不斷夯實政務公開工作的制度保障。新增開設政在訪談、建議提案辦理結果等欄目,優化創新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會議公開、調查征集等欄目內容,梳理行政權力運行、財政預決算、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公共資源配置、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清單,進一步明確各部門政務公開具體事項,按序時推進我縣政務公開工作。加強權責清單和公共服務清單統一規范,完善公共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對辦理依據、受理單位、基本流程、申請材料、收費依據及標準、辦理時限、咨詢方式等內容進行統一規范,實行動態調整。第一時間發布政府重要會議、重要活動、重大決策信息,全年累計發布新聞發布會9個、網上直播6個、政在訪談1個,意見征集5次、問卷調查5次、熱點專題4個。
(四)嚴格督查考核。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績效考核體系。對應公開的政府信息更新不及時、整改不規范等問題采取書面通報、電話督導、現場督辦等方式予以督促指導。堅持常態督查與年終考核并舉,按照《灌云縣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考核辦法(試行)》和《灌云縣政府網站建設考核辦法(試行)》文件精神,每年年中、年底開展兩次專項考核,充分調動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2018年全縣主動公開政府信息9813條,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數3856條,政務微博公開政府信息數3503條,政務微信公開政府信息數1619條,其他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數835條。2018年縣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專欄訪問總量達70余萬人次。三、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和不予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2018年,全縣共收到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數30件。從申請方式看,有信函申請21件、當面申請2件、網絡申請7件;從申請內容看,涉及征地拆遷補償政策24件、統計信息1件、機構職能1件、咨詢建議3件、執法監督1件;從辦理結果看,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2件、同意公開答復5件、同意部分公開答復3件、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16件、申請信息不存在3件、告知作出更改補充1件。以上申請件全部依法、按時答復辦結。
四、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2018年,我縣認真按照《條例》的規定公開政府信息,沒有收取涉及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任何費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
2018年,我縣因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問題被公民提起行政復議2件、行政訴訟4件。
六、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2018年,我縣繼續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力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條例》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仍存在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一是重點領域信息公開需繼續深化。公開的重點領域信息覆蓋面還不夠廣,信息發布不夠及時。二是政策文件解讀質量需要提高。政策解讀的形式相對單一,政策解讀與政策文件同步審核發布執行不夠徹底,解讀方案及流程還不夠具體細化。三是政務公開業務水平需進一步提高。部分單位對政務公開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主動公開的信息數量不足,更新不夠及時;少數單位依申請公開工作不規范、不嚴謹;個別單位工作機構不健全、專業人員力量不足、工作開展不平衡,政務公開總體成效與群眾的期望還存在差距等問題。
下一步,我縣將嚴格按照《條例》要求和國務院、省、市相關文件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重點,采取積極穩妥有效的措施,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促進政務公開各項工作高效落實。一是繼續加強組織領導和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工作制度和標準,深入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二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強化責任落實。確保包括行政權力運行、財政預決算、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公共資源配置、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在內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三是進一步拓寬政務公開渠道。繼續加強政府門戶網站建設,加大政務公開平臺資金保障投入,充分發揮政民互動專欄作用,著力做好政策解讀工作,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充分發揮政務微博、政務微信平臺作用,擴大政府影響力和公信力。四是強化政務公開業務培訓,提高認識和業務水平。將政務公開列入初任公務員、領導干部培訓科目,強化政策理論學習和業務研究,增強專業素養,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政策把握能力、輿情研判能力、解疑釋惑能力和回應引導能力。五是進一步擴大政務公開工作覆蓋范圍。圍繞項目建設、征地拆遷、社會保障、安全生產、食品藥品、住房保障等重點工作進一步梳理、細化、公開,進一步推進扶貧、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教育、基本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就業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政務公開工作。
七、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及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來源統計表
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
統 計 指 標 |
單位 |
統計數 |
---|---|---|
一、主動公開情況 |
||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數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相同信息計1條) |
條 |
9813 |
其中:主動公開規范性文件數 |
條 |
1 |
制發規范性文件總數 |
條 |
1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
||
1﹒政府公報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0 |
2.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3856 |
3﹒政務微博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3503 |
4﹒政務微信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1619 |
5﹒其他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835 |
二、回應解讀情況 |
||
(一)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 (不同方式回應同一熱點或輿情計1次) |
次 |
4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回應解讀的情況 |
||
1﹒參加或舉辦新聞發布會總次數 |
次 |
9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布會次數 |
次 |
4 |
2﹒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1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1 |
3﹒政策解讀稿件發布數 |
篇 |
6 |
4﹒微博微信回應事件數 |
次 |
4 |
5﹒其他方式回應事件數 |
次 |
2 |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
||
(一)收到申請數 |
件 |
30 |
1﹒當面申請數 |
件 |
2 |
2﹒傳真申請數 |
件 |
0 |
3﹒網絡申請數 |
件 |
7 |
4﹒信函申請數 |
件 |
21 |
(二)申請辦結數 |
件 |
30 |
1﹒按時辦結數 |
件 |
30 |
2﹒延期辦結數 |
件 |
0 |
(三)申請答復數 |
件 |
30 |
1﹒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數 |
件 |
2 |
2﹒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5 |
3﹒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 |
件 |
3 |
4﹒不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0 |
其中:涉及國家秘密 |
件 |
0 |
涉及商業秘密 |
件 |
0 |
涉及個人隱私 |
件 |
0 |
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
件 |
0 |
不是《條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0 |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0 |
5﹒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數 |
件 |
16 |
6﹒申請信息不存在數 |
件 |
3 |
7﹒告知作出更改補充數 |
件 |
1 |
8﹒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數 |
件 |
0 |
四、行政復議數量 |
件 |
2 |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數 |
件 |
0 |
(二)被依法糾錯數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數 |
件 |
2 |
五、行政訴訟數量 |
件 |
4 |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 |
件 |
2 |
(二)被依法糾錯數 |
件 |
2 |
(三)其他情形數 |
件 |
0 |
六、舉報投訴數量 |
件 |
1 |
七、依申請公開信息收取的費用 |
萬元 |
0 |
八、機構建設和保障經費情況 |
||
(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專門機構數 |
個 |
1 |
(二)設置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數 |
個 |
2 |
(三)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數 |
人 |
4 |
1﹒專職人員數(不包括政府公報及政府網站工作人員數) |
人 |
2 |
2﹒兼職人員數 |
人 |
2 |
(四)政府信息公開專項經費(不包括用于政府公報編輯管理及政府網站建設維護等方面的經費) |
萬元 |
8 |
九、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 |
||
(一)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或專題會議數 |
次 |
3 |
(二)舉辦各類培訓班數 |
次 |
1 |
(三)接受培訓人員數 |
人次 |
206 |
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來源統計表
申請來源 |
申請數(件) |
占比(%) |
一、黨政機關 |
0 |
0 |
二、社會團體(含公益組織) |
0 |
0 |
三、企業 |
2 |
6.7 |
四、宣傳媒體 |
0 |
0 |
五、科研院校 |
0 |
0 |
六、公民 |
28 |
93.3 |
其中:律師 |
0 |
0 |
科研人員 |
1 |
3.3 |
媒體從業人員 |
0 |
0 |
七、其他 |
0 |
0 |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總數 |
30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