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14289132/2023-00289 | 分類: | 綜合政務/應急管理 / 通知 | ||
發布機構: | 灌云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文號: | 灌政辦〔2023〕40號 | ||
成文日期: | 2023-06-05 | 發布日期: | 2023-06-05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稱: | 關于印發《灌云縣2023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各鎮街人民政府(辦事處),縣各委辦局,縣各直屬單位: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江蘇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等文件要求,經縣政府同意,現將《灌云縣2023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灌云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6月5日
(此件公開發布)
灌云縣2023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切實做好我縣2023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有效防范地質災害風險,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自然資源部關于印發2023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點的通知》《連云港市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等有關要求,結合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以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以及綜合能力建設為主線,建立科學高效的風險、隱患雙控管理新機制,全面提升我縣地質災害綜合防御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工作目標。積極落實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建設工作要求,加快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建設,進一步提高基層自然資源所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評估、巡查、預案、宣傳和人員)工作要求。地質災害隱患點得到全面監控,強化綜合防治,應急處置能力和基層地質災害防災能力進一步增強,力爭實現地質災害零傷亡。
二、地質災害主要類型
全縣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和地面沉降緩變型地質災害。
1、崩塌、滑坡。山體崩塌、滑坡類型地質災害多由不規范露天采石所致,主要分布在大伊山景區及伊蘆山、罘山、張寶山等關閉采石宕口。水庫堤岸滑坡因崗嶺地區增擴容水庫開挖不規范,未預留斜坡和開挖過深造成,主要分布在南崗鎮。
2、地面沉降。全縣重點沉降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分布在伊山—四隊—圩豐—燕尾港一線以南的平原區,地面沉降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三、地質災害防治任務及重點防范期
根據國家氣象中心的分析預測,預計2023年汛期全縣降雨量在530-610毫米,與常年同期(557.6毫米)相比略多,降水分布不均,局部地區降水偏多,雨季開始時間接近常年(6月26日)。結合多年來我縣地質災害的發生歷史、地質災害隱患點現狀、工程建設活動影響和降水趨勢預測等因素結合分析,預計2023年我縣地質災害發生頻度、密度和造成的損失總體趨勢與常年持平。我縣地質災害類型雖均為小型,但部分區域靠近居民區,特別是大伊山景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對附近居民和游客安全構成威脅,一旦發生,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各鎮街和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各項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災減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防治任務
一是大伊山周邊為重點防治地質災害隱患點。地質災害類型以崩塌為主,現場須設置警示牌和粉刷警示標語,切實加強巡查監測。大伊山周邊地災隱患點,山體險石風化嚴重,節理裂隙密集,在陡立的崖壁上形成危巖體,隨時可能崩塌下落。復員軍人療養院北側邊坡發生的崩塌,目前治理項目已基本完成,伊山鎮要抓緊施工進度,保質保量地完成治理任務,汛期前排除隱患。官印山、金雞嶺北、石盤棋、羊山頭東北等處關閉宕口為一般和次重點防治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定期巡查監測,落實防災責任人,切實抓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是伊蘆山、張寶山、亞蘆山、罘山周邊地區共8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其中重點防治崩塌地質災害隱患點1處,次重點防治崩塌地質災害隱患點3處,一般防治崩塌地質災害隱患點4處。同興鎮政府要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粉刷警示標語,對地質災害點圍擋進加固及維修,落實到防災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定期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監測工作。伊蘆山非洲灣兩處山體滑坡點,同興鎮要抓緊施工,確保汛期到來前完成治理。同興鎮、臨港產業區要做好罘山廢棄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盡快完成治理項目驗收。
三是小伊山關閉采石宕口北側為次重點防治崩塌類型地質災害隱患點,雖建有防護墻,但因緊鄰龍下公路,人流車流量大,縣交通部門要設置或維護好相關警示標牌,小伊鎮要落實防災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定期開展巡查監測工作。
四是崗嶺地區增擴容水庫堤岸滑坡,共6處為滑坡地質災害一般防治隱患點。南崗鎮要對隱患點的警示標志和防范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和維修,劃出水庫滑坡危險區,加強監測,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人員傷亡,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五是地面沉降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我縣東部地區,由地下水過度開采引發地下水水位降落,形成局部漏斗和小范圍地面沉降,截至2022年底,全縣累計沉降量大于400毫米的區域面積超5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圩豐鎮東部地區。地面沉降中心主要在圖河鎮西北部、圩豐鎮東部等地,2022年最大沉降速率超過40毫米/年,地面沉降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涉及鎮街要對重點取水井加強監測,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水文地質環境。
(二)重點防范期
根據我縣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發生規律以及縣域降雨特點、趨勢和歷年地質災害發育調查、監測、發展情況分析,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6、7、8、9四個月。涉及鎮街要及時進入防范工作狀態,確保安全度汛。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鎮街人民政府(辦事處)主要負責人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各鎮街、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壓實壓緊防災責任,形成條塊合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地質災害防范、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逐級建立和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做到任務到崗、責任到人、措施到位。要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無縫銜接,縣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要切實履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指導監督職責;縣氣象部門要加強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縣水利、交通、住建、教育、旅游、應急管理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關領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實施。
(二)強化監測預警,提升災害防控能力。各基層自然資源所要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維護建設,按照“一點一人”的要求,對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逐一落實監測人,配備必要的監測設備,及時掌握隱患點發展變化情況。通過委托、購買服務等形式,進一步充實專業監測力量,完善專業隊伍和專家駐守制度,促進群測群防與專業監測有機結合,增強基層識災報災和監測預警能力。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專業監測工作,實現全縣重要隱患點專業化監測全覆蓋,進一步提升預警預報精細化水平??h自然資源、氣象等部門要加強協作,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工作,提高預警預報精度與成效。積極利用多部門預警預報平臺,拓展信息發布渠道,提高預警信息發布的覆蓋面和及時性。
(三)夯實工作基礎,提高防災意識。涉及地質災害防治的鎮街要加快推進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防治和應急四大體系建設。汛期前向地質災害隱患點周邊村民發放防災明白卡、張貼宣傳畫等方式廣泛宣傳地防治地質災害的基本知識,著力提高群眾識災避災、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廣泛發動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四)強化應急管理,減少因災損失??h應急管理部門要按照省、市應急管理工作的相關要求,完善應急工作機制和應急專家隊伍,保證一旦發生災情或險情,能及時有效進行判斷,迅速做好應急處置。各鎮街要快速高效做好災情調查、險情分析、次生災害防治工作,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準備工作,一旦出現險情或災情,要迅速啟動相應應急預案,開展搶險救援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五)突出重點,做好汛期地質災害工作。我縣突發性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汛期,集中強降雨為主要引發因素,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的宣傳教育與預警防范十分重要。汛期內,各鎮街、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等部門要加強合作,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落實措施,設立警示標志,一旦發生險情,應及時劃定危險區,設置警戒線并予以公告??h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汛期定期對重點防范地區、重要隱患點進行檢查。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汛期值班電話:0518-88857786、88813937、88857709,傳真:88857777。
附件:1.縣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分布一覽表
2.灌云縣地質災害災情速報制度
3.灌云縣地質災害汛期值班制度
4.灌云縣地質災害巡查監測制度
附件1
縣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分布一覽表
序號 |
分布位置 |
災害類型 |
危害對象 |
防治分級 |
責任單位 |
1 |
伊山鎮斗篷山北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宕口下方居民、游人的安全 |
重點 |
伊山鎮 |
2 |
伊山鎮奶奶山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崩塌體過往行人安全 |
重點 |
伊山鎮 |
3 |
伊山鎮大伊山觀瀑臺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游人、過往行人的安全 |
次重點 |
伊山鎮 |
4 |
伊山鎮山前村西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次重點 |
伊山鎮 |
5 |
伊山鎮金雞嶺北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游人、過往行人的安全 |
一般 |
伊山鎮 |
6 |
伊山鎮石盤棋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游人、過往行人的安全 |
一般 |
伊山鎮 |
7 |
伊山鎮羊山頭東北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宕口下方居民的安全 |
一般 |
伊山鎮 |
8 |
小伊鎮小伊山北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次重點 |
小伊鎮 |
9 |
同興鎮罘山廢棄礦區兩側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宕口采石人員、過往行人的安全 |
重點 |
同興鎮 |
10 |
同興鎮張寶山東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次重點 |
同興鎮 |
11 |
同興鎮伊蘆山膘頭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次重點 |
同興鎮 |
12 |
同興鎮伊蘆山小池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次重點 |
同興鎮 |
13 |
同興鎮伊蘆山非洲灣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一般 |
同興鎮 |
14 |
同興鎮伊蘆山老牛塘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一般 |
同興鎮 |
15 |
同興鎮罘山東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一般 |
同興鎮 |
16 |
同興鎮亞蘆山東坡 |
崩塌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一般 |
同興鎮 |
17 |
南崗鎮南崗村 |
滑坡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一般 |
南崗鎮 |
18 |
南崗鎮東于村 |
滑坡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一般 |
南崗鎮 |
19 |
南崗鎮崗北村 |
滑坡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一般 |
南崗鎮 |
20 |
南崗鎮崔許村 |
滑坡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一般 |
南崗鎮 |
21 |
南崗鎮五戶村 |
滑坡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一般 |
南崗鎮 |
22 |
南崗鎮東園村 |
滑坡隱患點 |
威脅過往行人的安全 |
一般 |
南崗鎮 |
附件2
灌云縣地質災害災情速報制度
為了切實加強地質災害災情上報管理工作,使各級領導準確、及時地了解地質災害發生情況,并及時有效地組織做好搶險救災,根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地質災害速報制度》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地質災害災情速報工作,由地質災害值班領導和值班人員負責。
二、地質災害災情速報的內容包括:地質災害發生的地點,發生的時間,地質災害類型、規模、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發生地質災害涉及的范圍,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情況、發展趨勢以及已經采取的措施。
三、地質災害災情速報工作統一按重大災情和一般災情兩種不同情況分別進行處理。地質災害發生后,已造成人員傷亡,群眾房屋財產有重大損失或雖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已嚴重威脅村民、廠礦、機關、學校等安全,人民群眾生命和房屋財產即將面臨重大損失的,作為重大災情處理。地質災害發生后,雖未造成人員傷亡和群眾房屋財產損失,但已潛在威脅到村莊、廠礦、機關、學校和群眾人身、房屋財產安全的,作為一般災情處理。
四、在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值班中,值班人員接到重大災情情況及時報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和各級有關部門。
五、汛期值班人員玩忽職守,對地質災害災情隱瞞不報或拖延時間上報,造成重大損失的,將依法追究責任。
附件3
灌云縣地質災害汛期值班制度
1、每年6—9月份是降雨時期,稱為汛期,該時期是地質災害多發期,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各鎮街人民政府(辦事處)要安排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行政責任人和監測人員值班。
2、汛期值班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如有特殊情況需離開值班室,須報請值班領導同意,并妥善安排值班事宜方可離開。
3、值班期間,不管有無災情發生,都要做好值班記錄,并向接班人員說明值班情況。
4、值班人員接到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報告后,應嚴格按照《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向有關單位和上級部門以及值班領導匯報,并將領導批示和應急處理方案及時傳達給相關人員,開展災情調查,組織搶險救災。
5、值班領導和值班人員保證通訊信息暢通,不得長時間占用值班電話。
6、值班人員在值班期間應適時檢查地質災害重點隱患點的監測情況,記錄觀測數據,分析災情險情發展趨勢,對可能發生的險情應及時向上級報告。
7、值班人員應該學習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了解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預案,熟悉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
附件4
灌云縣地質災害巡查監測制度
為了強化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建設,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監測,及時掌握地質災害點變化情況,為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提供有效依據,根據我縣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地質災害險情巡查監測工作實行縣、鎮街、村三級負責制??h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對全區范圍內地質災害巡查監測工作的檢查和指導,鎮街人民政府(辦事處)、自然資源所、村(居委會)具體負責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監測工作。汛期,各鎮街人民政府(辦事處)、自然資源所、村(居委會)必須安排專人負責地質災害險情巡查監測工作,鎮街人民政府(辦事處)、自然資源所、村(居委會)行政負責人為地質災害巡查監測責任人。
二、地質災害隱患區域實行定期巡查監測,每年6-9月份為汛期,應加強巡查監測工作。
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質災害巡查的主要工作為:檢查各鎮街地質災害巡查監測工作開展情況、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是否到位、監測人員工作是否認真負責、是否采取有效的監測方法、監測記錄是否完整、監測人員是否掌握險情發生時組織群眾轉移的路線、避災地點、監測人員是否有險情發生時組織群眾轉移必備的哨子、號角或等報警發音器材等。
四、各鎮街人民政府(辦事處)地質災害巡查的主要工作為:制定地質災害巡查監測工作方案,組織開展區域內易發生,危險性大的地質災害點巡查監測工作,定期檢查自然資源所、村(居委會)地質災害巡查監測人員監測方法、監測記錄、巡查監測設備使用情況等工作。自然資源所、各村(居委會)具體負責對轄區內地質災害點的巡查監測工作,每月不少于兩次,汛期巡查每周不少于三次,出現災害天氣時,應加強對全區地質的巡查。
五、巡查的內容及注意事項。在巡查過程中應認真細致觀察地質是否發生變化,是否有裂隙、斷裂、前緣隆起、掉塊、冒水等地質災害前兆現象,地質環境是否遭受人為破壞及其他防患設施等。檢查到有地質災害隱患的,是否需下發明白卡,受災害威脅人員是否明白災害的存在及其危險性,是否有災害防患意識。填寫地質災害檢查通知書,說明檢查發現的問題,應采取的應對措施,監測的方法等。對隱患意識較差的群眾,應做好相關宣傳教育工作。
六、地質災害險情巡查工作人員必須建立臺帳,每次巡查監測必須有書面記錄,巡查監測中發現災害體已發生變化,危險性增大時,首先應采取緊急避險措施,及時動員受災害威脅住戶避讓,同時按災害速報制度及時向有關單位領導及有關人員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