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14289132/2024-00201 | 分類: | 國土資源、能源/土地 / 通知 | ||
發布機構: | 灌云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文號: | 灌政辦〔2024〕22號 | ||
成文日期: | 2024-05-06 | 發布日期: | 2024-05-06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稱: | 縣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灌云縣土地征收成片開發報批實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
各鎮街人民政府(辦事處),各園區管委會,縣各相關單位:
《灌云縣土地征收成片開發報批實施工作方案》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灌云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5月6日
(此件公開發布)
灌云縣土地征收成片開發報批實施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提升我縣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編制和報批工作效率,規范管理流程,保障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合理用地,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按照《江蘇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加快推進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編制工作的通知》(蘇自然資發〔2021〕138號)等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是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的重要舉措。應當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人民為中心,注重保護耕地,注重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注重節約集約用地,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土地征收成片開發工作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的編制、報批、實施和監管工作要按照《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標準》(自然資規〔2023〕7號)等相關規定執行。堅持以土地征收公共利益屬性為出發點,科學劃定成片開發范圍,合理確定成片開發規模。各鎮街、園區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科學確定土地征收成片開發實施時序,避免因缺乏科學論證導致成片開發進度無法按計劃實施。
二、成片開發片區申報標準
(一)合規性要求
土地征收成片開發要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納入同級地方人大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
成片開發范圍要全部位于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內;成片開發片區要位于已經批準的詳細規劃范圍內,且符合詳細規劃管控要求。
成片開發范圍不得涉及依法批準的生態保護紅線,涉及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的,需符合《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等政策的要求,并制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劃定和優化調整生態環境管控與質量改善的具體措施。
(二)限制性要求
成片開發需盡量避免占用高標準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若涉及高標準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需闡述占用面積、位置以及補建高標準農田、補劃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具體措施。
成片開發需盡量避免占用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各級風景名勝區以及涉及國有林場范圍內林地。如果涉及的,需闡述具體面積和位置。
成片開發需盡量避免涉及重要保護水域、湖泊保護名錄、骨干河道名錄中的河道、湖泊等重點保護水域。如果涉及的,需闡述具體面積和位置,并制定確保水域面積不減少、水域功能不衰退的水域保護措施。
成片開發需盡量避免涉及土壤污染、地質災害、歷史文化遺存、礦產壓覆、權屬爭議等限制開發因素的地塊。如果涉及的,需闡述排除此類因素影響的具體措施。
(三)片區形狀完整性要求
單個片區的四至范圍應閉合、布局集中連片、形態相對完整,開發片區之間不得相互重疊。嚴格控制開發片區“開天窗”情形(僅現狀地類與詳規方案均為山體、水域時可以“開天窗”)。
(四)片區公益性用地比例要求
城市新區類和產城融合類開發片區公益性用地比例不低于 40%;位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以產業發展為主導,具有穩定的管理機構和明確空間范圍的產業園內,且建設項目以工業為主導(片區內工礦用地、倉儲用地面積占片區總面積60%以上)的工業主導型開發片區,其公益性用地比例不低于 25%;經批準設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公益性用地比例按經批準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
公益性用地是指開發片區內的現狀及規劃基礎設施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和其他公益性用地。從權屬性質來看,既包括國家所有公益性用地,也包括集體所有公益性用地。公益性用地類型主要包括:
1.軍事和外交用地。軍事用地指軍事設施用地,包括指揮機關、地面和地下的指揮工程、作戰工程;營區、訓練場、試驗場;軍用公路、鐵路專用線、機場、港口、碼頭;軍用洞庫、倉庫、輸電、輸油、輸氣管線;軍用通信、通信線路、偵查、觀測臺站和測量、導航標志;國防軍品科研、試驗設施及其他軍事設施。外交用地指滿足國家涉外工作需求的外國駐華使館、領事館、國際機構及其生活設施等用地。
2.由政府組織實施的基礎設施建設用地。主要包括能源、交通、水利、通信、郵電、供水供電、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用地。其中,由政府組織實施的項目不限于政府直接實施或者獨立投資的項目,也包括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項目。
3.由政府組織實施的公共事業用地。主要包括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區綜合服務、社會福利、市政公用、優撫安置、英烈保護等用地。
4.由政府組織實施的扶貧搬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用地。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四類:第一類是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以及林區、墾區棚戶區改造;第二類是廉租房;第三類是經濟適用房、公共廉租住房等;第四類是農村危房改造(原則上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
(五)片區實施期限要求
成片開發方案實施期限指自方案經批準至成片開發范圍內各類建設項目完成建設的預計時間。成片開發方案實施期限最長不超過5年。依據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要求,方案征地活動應在1至2年內盡早完成,連續2年方案征收實施進度不達標的區縣,將暫停批復新的成片開發方案。
(六)農民權利和公眾知情權保障要求
農民權利和公眾知情權保障。方案編制時應具體說明所涉集體經濟組織情況,每個集體經濟組織應出具同意征收的證明(含附件)。征詢村民、村民代表或小組代表意見的附件資料應真實可靠、能夠識別是否達到村民總數或代表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資料原件應由出具證明資料的集體經濟組織留檔保存。
成片開發方案編制時應充分征詢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公眾、有關專家學者意見,社會公眾意見征求時間不得低于10個工作日。成片開發方案編制時應制定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的具體措施。
三、土地征收成片開發報批流程
(一)提出申請。各鎮街、園區根據近期的用地需求,綜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以書面形式向縣人民政府提出編制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申請,并明確成片開發的范圍、規模、用途以及實施時序等。
(二)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初審。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照縣人民政府要求,組織對各鎮街、園區提出的土地征收成片開發編制方案申請進行初步審核。審核內容為成片開發方案是否符合自然資源部以及省、市相關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標準要求。
(三)組織編制方案。經審核確認成片開發方案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后,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組織編制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經縣人民政府授權,要統籌安排各鎮街、園區年度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編制,原則上一年編報一個批次,有特殊需求的可以編報兩個批次。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包含總體方案和各片區方案。
(四)縣級部門審查。縣級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初步方案編制完成后,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書面征求縣農業農村、發改、生態環境、水利、人社、住建、交通、林業等部門意見,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在5個工作日內出具書面審查意見。
(五)公示并征求社會公眾意見。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對成片開發方案進行公示,并充分征詢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公眾、專家學者的意見。其中,社會公眾意見征求不得低于10個工作日。
(六)上報市級部門初審。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進行技術審查,附縣發改、人社、生態環境、住建、交通、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審查意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初步審查通過后,書面征求市發改、人社、生態環境、住建、交通、水利、農業農村、林業等部門意見,并由市級各相關部門出具審查意見。
(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審查。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照市級部門審查意見,組織對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后上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土地、環保、產業、法律等方面的專家,組織開展專家論證。
(八)批復及備案。縣人民政府將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請示上報市政府,附市自然資源局方案審查報告及相關附件。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經市政府批復后,報省自然資源廳備案。
四、職責分工
(一)鎮街人民政府(辦事處)、園區管委會
提出用地需求,對方案詳細土地用途、項目、涉及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統籌,并落實被征收土地農民權益保障;做好占用高標準農田補建資金的籌集。
組織召開會議,征求成片開發范圍內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并對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意見材料的完整性、合法合規性以及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二)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含縣林業部門)
做好成片開發方案的編制與上報審批工作。
負責審核成片開發方案的片區形態、成果的齊全性、規范性,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進行銜接,確保成片開發方案符合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審核成片開發范圍是否全部位于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內;是否涉及生態空間管控區域;是否涉及占用永久基本農田與生態保護紅線;是否占用各類自然保護地;是否占用各級風景名勝區;是否占用國有林場范圍內的林地;是否占用濕地;是否存在其他各類不予上報情形等。
(三)縣農業農村局
負責審查成片開發方案是否涉及占用高標準農田和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如不涉及,出具不涉及占用的意見。對于涉及占用高標準農田的,由縣農業農村局按照相關政策要求,落實補建地塊,編制補建方案和補建說明,及時組織補建項目的實施和驗收工作。涉及市級農業農村部門和省級農業農村部門的事項,由縣農業農村局負責協調。
(四)灌云生態環境局
負責審核成片開發方案是否涉及土壤污染等限制性開發因素;是否涉及《江蘇省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中的污染地塊;對于規劃建設的工業企業,審核是否存在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配合出具相關意見材料。涉及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和省級生態環境部門的事項,由灌云生態環境局負責協調。
(五)縣發改委
負責審核成片開發方案是否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審查成片開發方案是否納入人大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并出具審查意見以及配合出具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的材料。涉及市級發改部門和省級發改部門的事項,由縣發改委負責協調。
(七)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負責審核成片開發方案是否涉及各類歷史文化遺存;審核成片開發方案是否符合城建規劃及相關管理要求;配合出具相關意見材料。涉及市級住建部門和省級住建部門的事項,由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協調。
(八)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負責審核成片開發方案中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是否符合省、市、縣級要求;審核成片開發方案是否符合社會保障相關管理要求;配合出具相關意見材料。涉及市級人社部門和省級人社部門的事項,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協調。
(八)縣水利局
負責審核成片開發方案是否涉及重要保護水域;是否涉及《江蘇省湖泊保護名錄(2021修編)》和《江蘇省骨干河道名錄(2018 修訂)》中的河道、湖泊等重點保護水域;審核成片開發方案中給排水配置是否合理;配合出具相關意見材料。涉及市級水利部門和省級水利部門的事項,由縣水利局負責協調。
(九)縣交通運輸局
負責成片開發方案與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的銜接,審核成片開發方案是否符合相關交通管理要求;配合出具相關意見材料。涉及市級交通部門和省級交通部門的事項,由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協調。
五、補建高標準農田資金籌集管理
補建高標準農田資金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收益,誰負責”的原則。鎮街、園區項目(包括土地收益返還各鎮街、園區的項目),所涉及的補建資金由各鎮街、園區自行負責籌集解決;土地出讓收益及稅收歸縣本級的項目,補建資金由縣財政負責籌集解決。補建資金籌集標準按照省市農業農村部門相關要求執行。
屬于各鎮街、園區負責解決補建資金的項目,原則上實行“先落實,再補建”。 為提高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編制效率,在方案編制過程中,確實各鎮街、園區存在資金籌集困難的,可以實行承諾制。各鎮街、園區向縣財政局出具補建資金承諾書面材料后,由縣財政局先行墊付高標準農田補建資金。縣財政局在收到鎮街、園區書面承諾材料后,從次月起分三個月從鎮街、園區收入結算款中扣回。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鎮街、園區進行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決策時,要科學論證,集體決策;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要加強與市級自然資源和其他相關部門的溝通銜接,提高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編制、審查、論證工作效率;各鎮街、園區要認真履行征求群眾意見的程序,充分化解矛盾;相關部門要積極配合,明確具體責任科室和責任人,及時審查成片開發方案、出具審查意見。
(二)規范編制方案。要嚴格按照《江蘇省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編制指南(試行)》《江蘇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開展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編制工作的通知》(蘇自然資函〔2021〕15號)要求,規范編制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嚴格履行征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意見等相關程序,確保程序合法合規、資料真實有效。
(三)加強組織實施。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報經省人民政府或受委托的設區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由各鎮街、園區按方案組織實施。各鎮街、園區組織實施土地征收成片開發要嚴格按照批復的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確定的范圍、用途和時序進行實施,片區公益比不得降低。
(四)嚴格批后監管。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報經省人民政府或受委托的設區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其范圍納入江蘇省自然資源大數據平臺和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成果管理信息系統,作為建設用地審查的依據。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要定期組織對各鎮街、園區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未按批準范圍實施土地征收成片開發的,限期責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暫停該鎮街、園區新增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報批。